2023/10/30 10:47 巨潮WAVE
文 | 謝澤鋒
編輯 | 楊旭然
作為高科技行業的代表之一,如今面板正在復制煤炭、鋼鐵等傳統產業曾上演過的“供給側改革”。
過去幾十年里,面板行業本身重資產、長周期、高成本的特性被投資者所熟悉,因此這個行業的周期屬性被更多關注。但其高毛利、高科技、高成長的一面,則相對較少被感知到。
實際上,目前面板產業的經營環境,與供給側改革前后的煤炭、鋼鐵行業有類似之處。
供給側改革之初的煤炭行業,包括中國神華、陜西煤業等行業頭部企業在內,幾乎全都在面臨收入增長、盈利能力等多方面的問題。例如如今在資本市場中風光無限的中國神華,也曾面臨營業收入連續兩年負增長,一年個位數增長,連年巨虧的窘境。
類似的還有鋼鐵。2016年供給側改革開啟后,通過兼并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,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,誕生了寶武鋼鐵、河北鋼鐵這樣的行業巨無霸。隨著行業低端產能不斷淘汰,行業企業的經營數據、資本市場股價表現,都出現了強勢的回升。
面板行業曾經的重周期屬性,一度與煤炭、鋼鐵等傳統行業相似——行情好的時候行業暴賺,行情差的時候大家一起虧。一榮俱榮,一損俱損。
但如今在中國面板行業產能累積最大、應用范圍最廣的LCD領域,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天平正悄然傾斜:三星、LG、JDI和臺廠友達光電等已經退出或明確表示關閉LCD產線,而盈利能力更強的大尺寸LCD,在京東方、TCL企業集中投建高世代線后,行業集中度極高。
玩家減少,企業議價的能力將會增強,過往周期輪回局面的動因正在減弱。“供給側改革”的深入,已經在重新改寫面板企業的投資邏輯。投資者如果繼續用重周期的投資邏輯去審視這個行業,最終恐怕將會被現實所教育。
01 闖進“新世界”大門
“中國面板行業天天追先進,天天不先進。”十多年前,中國液晶面板企業經常淪為反面教材,京東方等頭部企業因為長期高強度投資陷入虧損,被外界指摘是家常便飯。
彼時的外資企業仰仗技術專利和品牌優勢,對中國企業進行戰略壓制和系統性封鎖。一輪輪的卡位戰中,中國企業一度只能在巨頭身后苦苦追趕。但經過近20年的演變,中國已經在這個舞臺上占據絕對C位,在技術、規模、管理等多維度處于世界領先水平。
得益于京東方、TCL華星等中國企業的強勢成長,2021年,中國終結了韓國公司在這一關鍵領域長達17年的霸主地位,并在此后繼續保持領先。
從日本稱雄,到日韓爭霸,到臺灣崛起,再到中國問鼎。20年,中國企業在這個關系國家信息產業命脈的領域斬獲世界第一。這件事有一條明線,一條暗線。
明線在于,中國企業在和日韓臺灣企業的競爭中大獲全勝。暗線則在于,戰勝日韓企業的過程,本身就是一場“供給側改革”。很多投資者看到了中國面板企業的成功,卻忽視了成功之后,行業周期屬性將逐步弱化,從而進入到持續穩定盈利的新周期。
也就是說,投資者通常只關注到產業轉移的明線,而忽視了那條產業演進邏輯的暗線。這造成的結果就是,資本市場承認當前龍頭企業的強勢,但投資者普遍仍在以傳統的重周期眼光看待面板行業,認為其仍難逃脫周期劫難,對于行業格局集中引發的周期弱化選擇性忽視。
要知道,在2023年上半年,京東方、TCL華星、HKC(惠科)三家中國公司占據行業TOP3,市場份額接近70%,掌控了這個行業的絕對話語權。
外部看,如果不是疫情帶來的居家消費需求爆發,以及美國為首進行的量化寬松刺激政策,三星等日韓臺企業退出的腳步原本會更快,中國企業三強鼎立的格局也會更早來臨。2021年行業大幅反彈掩蓋了后進產能的缺陷和問題,到2022年潮水退去后,日韓臺企業開始加速退出。
行業內部看,各大企業的大尺寸TV面板產能基本停止擴建。需求端,大尺寸市場的需求持續恢復。三方疊加下,行業的周期波動已經開始收斂。
這意味著面板行業,將很快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盈利周期之中。這是一個不再有大量競爭對手攪局,也不再那么卷的“新世界”。
02 刺破周期輪回
自本世紀初從CRT跨入LCD后,主流顯示技術出現了一輪接一輪的“軍備升級”,新的產線通過更大的玻璃基板享有更高效的經濟切割優勢,同時在光照設備精度上的迭代也使終端產品具備能耗、色彩方面的競爭優勢,這極大的促進了行業進步與消費者體驗。
然而,從G1到G10代線的產業升級,始終圍繞著LCD這條主線技術。從技術誕生到穩定量產,行業已經歷了足夠的時間和嘗試;從市場和用戶選擇,綜合規格體驗以及成本需要的制造能力也已經規;凸袒。主流顯示技術已進入微迭代時期。
并且,隨著高世代線的投產,行業的投資金額也正變得更加龐大,動輒450多億的規模讓觀望者望而卻步。目前G11所對應的玻璃基板面積已經近10平米,厚度0.5mm,這對上游供應商的運輸或者配套建廠都提出了嚴苛的要求,“擴建更高世代線”在行業內也成為鮮有人談及的趨勢。
再從現有面板玩家的利潤表上看,折舊成本是不得不考慮的“大頭”,而且隨著新產線投資落地,折舊占比會隨之提高。但當行業進入成熟期,先發玩家的存量折舊會提前到期,在技術微迭代的前提下,對后來者更有成本優勢。因此對于后來者來說,投資和回報之間的經濟賬并不劃算。比如,京東方僅2023年第一季度折舊金額約80億元,對于任何一家想要進入該領域的企業來說都是個非常忌憚的數字。
無論是主觀方面對投資回報率的考量,還是客觀方面的行業發展規律考慮,新玩家進入面板行業都已經非常難了。
而且,一些曾經對壘的對手,如今已變為新的競合關系。最典型的就是在2020年,TCL華星收購了三星在中國唯一的面板廠60%的股權以及模組廠,F如今TCL華星、京東方也是三星電視和高端手機的重要供貨商。
行業之間“打打殺殺”的關系,開始變成多層次的合作關系。
與此同時,產業格局變化帶動整個配套供應鏈整體向大陸遷移,如模組、偏光片、玻璃等等,不僅實現了自主可控,更呈現出供應鏈整體的強盛之勢。目前中國大陸顯示專用材料本土化金額及自給率已達到近6成,以偏光片為例,2023年中國廠商偏光片產能規模已經超過全球50%,顯示驅動芯片、液晶、玻璃基板等相關產能也持續向大陸集中。上游供應鏈的國產化率提升,使得大陸面板廠商的競爭優勢進一步鞏固。
整體上看,如前文所言,產能出清后的煤炭、鋼鐵的“供給側改革”,形成頭部企業主導的競爭格局。從這些行業的實際情況來看,市場洗牌后格局重塑,周期波動會轉向常年溫和增長的態勢。
此前面板價格的波動劇烈,背后根源是“理論產能與需求的錯配”。面板產線的建設成本動輒上百億,建設周期可達數年,相對當下的需求,其產能釋放存在滯后性,具有明顯的“牛鞭效應”。但是當行業格局固化之后,整個行業開始以需定產的新模式,追求“實際產能與需求的適配”。
目前面板行業的龍頭都是中國企業,前三名手握70%的市場份額,過去多年大起大落的市場沖刷,也讓行業玩家急切渴望回歸理性穩健增長的軌道上,這與當下政府的引導方向高度契合。對于企業、行業和國家科技戰略的推進,也都大有好處。
綜合起來看,無論是客觀市場變化,還是主觀的企業意識,面板都將迎來周期弱化、盈利強化的臨界點。新的行業環境已經要求企業將穩定持續盈利放在頭等位置。頭部企業更好的經營表現,以及資本市場上企業股價市值更好的表現,已經是可以預見的了。
03 擊碎估值枷鎖
不同于手機、PC、Pad等消費電子,TV有觀影體驗要求但卻沒有便攜式的限制,產品價格彈性低,需求相對穩定,每年也有10%的穩定替換需求。
電視年度出貨量波動率較低,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較為“鈍化”,近十年來穩定在正負6%以內波動。即便在號稱“消費電子寒冬”的2022年,電視出貨量下滑也在4%以內,當年智能手機下跌了11.3%(IDC數據),PC則驟降16.2%,創下了史上年同比最大跌幅。
如今,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市場已處于觸底反彈后的穩定盈利期,這意味著行業頭部企業將在未來持續受益。而且大尺寸面板的紅利并非短期爆發,而將是長期持續。
在大尺寸的帶動下,不到一年的周期調整后,TCL科技的中報已經扭虧為盈,二季度更是實現歸母凈利潤8.9億元,半導體顯示業務環比一季度減虧21.5億元,而剛發布的三季報中,半導體顯示業務已實現單季度18.2億元的凈利潤,季度同比及環比均大幅改善。
與此同時,LCD領域也出現結構分化,隨著消費者對大尺寸電視的需求提升,55吋及以下尺寸需求被65/75/80+吋等更大尺寸的大幅增長所替代,這些都說明TV面板大尺寸化的進程仍在加速。今年 5 月,電視面板出貨加權平均尺寸首次超過了 50吋 ,創歷史最高紀錄。Omdia 的研究更是指出,市場對更大尺寸追求的趨勢不可逆轉。
從價格漲幅來看,2月以來55吋及以上TV面板價格普漲20%以上,其中55/65吋面板年內漲幅已超50%?梢钥闯,尺寸越大,漲幅更猛。
大尺寸面板“量價雙升”帶動行業整體回暖,作為大尺寸液晶面板的龍頭,TCL華星是上半年TOP3中唯一做到出貨量和出貨面積都增加的企業。目前,TCL華星55吋及以上尺寸產品面積占比提升至79%,55吋和75吋全球第一,65吋全球第二,無影屏和120HZ等高端電視面板市場份額穩居全球第一。
如今TCL華星的營收中有六成來自大尺寸產品。根據價格平均漲幅推斷,公司大尺寸面板業務將至少帶來20個點左右的毛利率改善。
價格和折舊直接關系到面板廠商的經濟效益,價格反彈的同時,產線折舊逐步到期,雙向奔赴,盈利回升,現金流好轉。2022年,TCL科技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到336.76億元的歷史新高。同時,其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呈現日益好轉跡象,今年前三季度提升27.5%,達到161.4億元。
可以預見的是,由于未來面板企業的競爭壓力減緩,其毛利率水平將逐漸向繁榮周期的數據靠攏,這意味著其產品價格、盈利能力的“科技屬性”都將更加明顯,財務數據和估值水平都更像科技公司。這對于投資來說是一個相當有誘惑力的事情。
而在此前的資本市場上,面板指數近五年來的PB一直處于1-2倍的區間內,歷史上也罕有超過3倍的情形。強周期和過重的資本支出,一直在壓抑著資本市場對面板行業的想象空間。
另外一個對投資者來說非常友好的事實,是歷史上面板雙雄京東方A和TCL科技都保持著慷慨的分紅慣例。近五年其現金分紅和凈利潤的比值均超過20%,上市以來,京東方共計分紅超190億元,TCL科技也有120多億元。從股息率來看,高于平安銀行、寧波銀行等股份制銀行,但兩個行業的資本開支水平完全不可同日而語。
專業投資者都知道,巴菲特選股最重要的標準之一,就是能夠在經濟周期中經受住時間考驗,且最好能提供高股息的企業。持有長期穩定股息收入的股票,代表投資者可以得到一份抵抗行情波動的“安全墊”。不確定性增強的宏觀環境下,企業盈利能力的增長、現金分紅的數字和穩定性,都是長期投資者更加關注的重要指標。
當前,京東方和TCL科技兩家企業無論是PB還是PE都僅有10%左右的歷史分數值,處于歷史底部區間?梢灶A見的是,其估值將隨著企業盈利水平的提升而提升,這將吸引更多成長型投資者的目光。而其高股息特性,也有助于提升對保險、產業基金等長線大資金,以及更多價值型投資者的吸引力。
總結起來看,以TCL科技為代表的面板企業正在迎來“新故事”,并逐漸替換掉原有的“舊思維”。其現金流好轉、分紅金額的持續提升,都可以進一步改變其在投資者心目中的傳統形象。
這些令人興奮的預期大概率將在不遠的將來發生,而當下,就是不可多得的“播種期”。
榜單收錄、高管收錄、融資收錄、活動收錄可發送郵件至news#citmt.cn(把#換成@)。